
1月2日,我院电子信息与物理系黄长明博士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Nature》以研究论文(Article)形式正式发表了题为《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light in photonic moirélattices》的论文。我院为第三合作单位,这是我院教师首次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填补了我院在该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的空白。黄长明博士的科研成果是我院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院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拥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山西高校中也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位专家在该杂志发表论文,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表论文尚属首次。
《Nature》(《自然》杂志)创刊于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综合性科学周刊,是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最权威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之一。该杂志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重大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它刊载的内容经常被世界各地新闻媒体作为最新科学信息的最可靠来源而被广泛传播,它的科学文献的被引用频率雄踞世界科技刊物之首。
多年来,学院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有效集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队伍。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出台多项奖励政策,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激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和基础性科学研究,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黄长明博士论文的发表是我院科研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对光控制的全新手段。研究论文表明利用光学诱导的办法,将两个周期晶格写入到同一块晶体中,得到了首个高度可调的光子莫尔晶格。借助于该莫尔晶格的连续可调性,并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证实,发现了波包在莫尔晶格中的演化规律,随着两个周期晶格的相对权重和它们之间相对转角的变化,波包在莫尔晶格中演化时,出现了波形散开和局域的急剧变化。
黄长明博士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主要探究不同晶格材料支持的非线性空间光孤子动力学行为。迄今为止,共发表SCI论文38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2篇。论文共引次数近400次(谷歌学术统计)。目前是多种物理或光学类(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Scientific Reports,Optics Communications,Chinese Physics B等)主流期刊匿名审稿人。曾荣获王大珩光学奖,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