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视野下的微观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晁天义 李荣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治8月2日电(记者晁天义 通讯员李荣)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长治学院共同主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治召开。如何使抗日战争研究既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同时避免“碎片化”陷阱?与会者认为,加强“宏观视野下的微观研究”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与会学者围绕“太行山抗战”、“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等议题展开讨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创建了以山西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太岳区)、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西北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全民族抗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长治学院段建宏博士以武乡杨李枝村为中心,考察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改善农民经济条件,塑造农民革命意识,逐步在乡村社会组建中共政权基础的艰难过程。南开大学教授王先明表示,随着抗战胜利曙光的到来,包括晋绥边区在内的各根据地于1945年进行了一次普遍性的“村选运动”,“村选运动”在乡村权力重建和村政工作改进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山西大学教授郝平认为,各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以及根据地农村社会的改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范,有力钳制了日军进攻,保卫了华北和中原地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战场作为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支持了整个华北的抗日战争。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研究员李茂盛认为,山西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典范,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密切配合的范例。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在内的山西抗战精神。他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研究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